中国政府网
检索 高级检索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7号(农业水利类036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000019174/2019-00665

建议提案办理回复 

发文字号

自然资协提复字〔2019〕第41号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部

生成日期

2019年08月16日

实施日期

废止日期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7号(农业水利类036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中央: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粮田保护制度的提案》收悉,正如提案所关注的,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要求,农业农村部与我部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正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工作,构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防线,不断巩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经商农业农村部,我们认为,提案中提出的建立口粮作物与蔬菜等其他作物轮作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监测等意见建议十分重要,对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主要工作
  (一)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的决策部署,原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组织各地推动落实,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有划定任务的2887个县级行政区全部完成划定工作,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并落实到地块。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更优化、质量有提升,与森林、河流、湖泊、山体等共同形成了城市生态屏障,成为城市开发实体边界。
  (二)关于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我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8〕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不断完善保护措施。一是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把关,严控临时用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范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设置。二是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活动。按照“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农民受益、社会稳定、生态改善”的原则,有序规范引导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活动,强化动态监督管理,保持粮食种植规模基本稳定。三是做好“两区”划定。以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将水土资源环境较好、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优势产区保护起来。全国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叠8000万亩)。四是健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机制。严格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考核,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建立数据库更新和共享机制,实现对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的动态跟踪。
  (三)关于探索休耕轮作制度。2016年,原农业部、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试点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至2018年,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面积分别为616万亩、1200万亩、2900万亩,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分别为14.36亿元、25.6亿元、58.4亿元。立足我国农情,以作物间轮作倒茬为主、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以季节性和全年性休耕为辅、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二是区域不断拓展。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5个试点区域的基础上,新增了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区、长江流域稻谷小麦低质低效区、黄淮海玉米大豆轮作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4个试点区域。试点省份由2016年的9个增加到2018年的15个。三是中央主导推进,地方自主发展。中央财政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最迫切需要开展试点的区域。有条件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开展轮作休耕。
  (四)关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一是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2018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二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据初步统计,2015-2018年,全国共1537个县,投入资金15.54亿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面积6389万亩。三是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原国土资源部从2014年开始,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2017年,原农业部成立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已建成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014个,省、市、县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4万个。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对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将提案有关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到相关管理措施中,构建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格局。
  (一)不断完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一是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进一步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明晰政策,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监测监管系统,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实地核查机制与审查监管平台,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二是加快完成“两区”划定工作。大力推进“两区”建设,切实强化“两区”监管,加大对“两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把“两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三是探索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考核机制。在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过程中,把“两区”建设保护情况纳入各级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体系。
  (二)深入推进休耕轮作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轻重缓急确定优先顺序,聚焦水消耗、土污染、地退化、供求失衡等问题,继续开展试点。2019年,安排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3000万亩。其中,轮作试点面积2500万亩,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大豆、花生、油菜产区实施;休耕试点面积500万亩,主要在地下水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
  (三)不断加强耕地质量管控。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制度,贯彻落实《耕地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东北黑土地保护、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监测网络,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结果信息发布工作。继续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开展农田整治、土壤培肥改良、退化耕地综合治理等,有效提高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感谢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自然资源部
  2019年8月1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010)66558408

    【字号:      】  【打印】 【仅内容打印】 【关闭】  【下载】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