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检索 高级检索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39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000019174/2019-00792

建议提案办理回复 

发文字号

自然资人议复字〔2019〕130号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部

生成日期

2019年07月16日

其他

实施日期

废止日期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39号建议的答复

印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明确地勘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地勘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全国各级地质勘查单位为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积极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勘单位在专业、人才、装备、资料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自然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与各省(市、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对接和合作,其他地质勘查单位也正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合作模式与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为国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国家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2019年起,中央财政在原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包括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等在内的自然灾害防治若干重点工程。以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为引导,省市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积极跟进。这些资金的安排,对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我部积极探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模式,更好发挥地勘单位作用
  在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关于地质灾害事权划分基础上,我部正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推动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努力形成包括各级地勘单位在内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态势。
  财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支出方向、使用范围、申报条件、监督管理等。
  根据《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国土资厅发〔2011〕24号)和《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国土资厅发〔2011〕56号)明确的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推进计划和任务分工,将持续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干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目前,已组建了由30余万名群测群防员和来自近3500支专业队伍、20余万名技术人员组成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力量体系。我部正以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预报水平和处理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包括地勘单位在内的地质灾害防治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应急能力强的地质灾害防治人才队伍。
  今后,我部将继续指导地方和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发挥地勘单位优势,大力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
  自然资源部地勘司(010)66558564
  自然资源部
  2019年7月16日

    【字号:      】  【打印】 【仅内容打印】 【关闭】  【下载】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