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检索 高级检索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334号(科学技术类058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000019174/2018-00537

建议提案办理回复 

发文字号

自然资协提复字〔2018〕第13号

发布机构

自然资源部

生成日期

2018年07月11日

实施日期

废止日期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334号(科学技术类058号)提案答复的函

许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引入现代高新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体系,强化专业监测预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地质灾害高科技支撑、强化专业监测预警工作非常重要

  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极端天气以及地质灾害的隐蔽性、突发性、复杂性和破坏性,地质灾害一直是我国造成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导致死亡失踪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的30%左右。目前,全国已查明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8万多处,威胁近1600万人和5400亿元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受经济条件、技术手段、人员队伍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广度、深度和精度不够、识别能力不强,监测预警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专业监测、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地质灾害高科技支撑、强化专业监测预警,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含量不足、能力不强和工程治理及避险搬迁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显著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意义重大。

  二、自然资源部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技支撑、强化专业监测预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我部始终重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与专业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等工作。近年来,开展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在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滑坡监测预警等方面,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建立了降雨型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社区地质灾害科技减灾指南,研制了调查评价一体化、预警响应一体化的精细化防灾应急技术方法,初步建立了斜坡灾害、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灾害和地震地质灾害监测研究基地。

  目前初步构建了前后方数据共享、星-空-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卫星通信网,研发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扫描、三维快速建模等系列地质灾害体快速识别系统,初步开展数字化应急预案、应急知识库等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逐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群专进一步融合。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四川雅安、云南哀牢山等15个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警工作方法与技术流程。

  三、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专业监测预警水平

  今后,我部和有关部门将结合《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继续加强科技攻关,提升专业监测预警水平,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一是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技支撑。着力开展已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监测预警,开展高风险地区遥感监测,继续协调财政部在专项资金中安排监测预警示范项目。二是推动全国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建设,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整合部层面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和地方地质灾害数据等资源,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推动信息平台建设。三是在启动新一批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申报工作时,对申报方案内容提出加强专业监测预警等要求。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电话:(010)66558322

  

  自然资源部

  2018年7月11日

    【字号:      】  【打印】 【仅内容打印】 【关闭】  【下载】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