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25号(资源环境类115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建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升自然灾害应急及治理能力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风险与治理能力调查评估。按照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安排,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应急部与自然资源部全面部署了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未来3-5年,自然资源部将结合我国山地丘陵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新一轮1:5万风险调查和评价,针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高风险地区开展1:1万精细化调查,以隐患识别和风险评价为重点,查明我国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底数,划定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二是关于加快主动防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自然资源部将逐步建设完善新型高效的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研发并推广普适性监测预警装备,加大专业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全面提升群测群防专业化水平,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动态变化的实时掌握与及时预警。截至2020年8月,我部已在全国部署了2500余套普适性监测预警设备并全部上线运行,确保发挥防灾效益;同时我部将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的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实现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全覆盖,显著提升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
三是关于建立公益性地灾防治和应急抢险常备专业队伍。应急部正在推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与救援指挥决策平台建设。拟通过收集地质灾害点数据、隐患点数据,特别是突发地质灾害现场的各项数据,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研判灾害发展趋势,同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应急部门的综合救援优势,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科技支撑。近年来,我部指导鼓励各地开展专业地勘队伍包县包乡提供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抢险不断走向专业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是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近年来,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先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文件,对组织学习自然灾害避险、撤离、疏散、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做出明确规定,并将自然灾害有关知识列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在内的防灾减灾教育纳入推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培养。下一步,教育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各部门协调联动,不断创新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为提升中小学生防灾救灾抗灾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做出更大贡献。
五是关于加大向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财政专项资金倾斜力度。中央财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2009年起设立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支持地方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为进一步推动重点地区加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力度,自2014年起,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将该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地质灾害多发的重点省份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并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通过竞争性选拔先后两批将四川等8个省纳入重点省份支持范围。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2019年-2020年,中央财政在延续支持前期选拔未到期重点省份的同时,通过因素测算新增部分地质灾害多发的重点省份,进一步扩大了重点省支持范围,该项资金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由地方统筹用于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财力等情况,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质灾害多发重点地区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自然资源部
2020年9月21日